生命和生活

5 min

有天和朋友聊天,问人死了到底还存不存在?是真的变成了灵体,还是去到了另一个平行世界,还是真的直接就消散了?

当然聊不出答案,因为你怎么想的,可能结果就是怎么样。毕竟大多数人,连活都活不明白,更妄论死了呢!

说起活着,想起了汪曾祺和余华两位作家。一个把生活写进了生命,一个把生命放入生活。当然,这个不是著名的鲁迅和麦克阿瑟评价的。

个人对于汪曾祺先生的认知,来源于更多的是《草木人间》1这本书,里面有很多画面温暖了我,都是对生活的刻画。很喜欢他对于生活中的那种观察和体会。

如果你来访我,我不在,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。它们很温暖,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。它们开得不茂盛,想起来什么说什么,没有话说时,尽管长着碧叶。

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,在彩色里朝圣黑白。 浮云一别后,流水十年间。 曾经知已再无悔,已共春风何必哀。虔诚地呼唤风。那一刻,人与天有种神秘又真诚的交流。 光才是现实世界,而树木不过是用来反映和折射光线的间隔物.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,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。

而余华先生,是因为先看了他参加的综艺,觉得他不像传统作家,反而很幽默很有梗,像是身边的朋友。所以去读了他的《活着》2,这本书里也有好多人生心得。

人啊,活着时受了再多的苦,到了快死的时候也会想个法子来宽慰自己。

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,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。

前两天,在小视频刷到了一个非常具有开放性的观念,说人只是来体验生命的,我举得很有趣且对我个人而言是一次不错的观念洗礼。你只是来体验生命的,不是来演绎完美的。你什么都拥有不了,也都留不住,更不需要证明什么。这世上99%的人都不会有太大出息,都只能普普通通的过完这一生。所以请放下你的焦虑,这辈子无论你怎么过,怎么活都不重要。

你到这世上也仅仅是为了体验这个世界的花花草草,成功了体验而已,失败了体验而已,结婚了体验而已,离婚了体验而已,这其中你带不走任何东西,也没有什么是一定要完成的,也许对我们来讲,健康的活着,平静的过着,开心的笑着,适当的忙着,就是对自己,对人生最好的交代。

Footnotes

  1. 草木人间 》, 汪曾祺(1920—1997),江苏高邮人,中国当代作家、散文家、戏剧家、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。生于传统士大夫家庭,从小受诗书字画熏陶,抗战初考入西南联大中文系,师承沈从文,被学界称为“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”,金庸誉之为最具“中国味”的作家之一。

  2. 活着 》, 余华,1960年4月3日生于浙江杭州,当代作家。1983年开始写作。1998年在中国大陆发表长篇小说《活着》,在中国引起巨大的轰动。其作品已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在美国、英国、德国、俄罗斯、意大利、西班牙、荷兰、瑞典、匈牙利、日本、韩国、越南、泰国和以色列等国出版。长篇小说《活着》获意大利格林扎纳·卡佛文学奖(1998年)、台湾《中国时报》10本好书奖(1994年)、香港“博益”15本好书奖(1999年)、德国“格奥尔格·伯尔奖”(2000年)(该奖奖金高达6万欧元,为全世界最高文学奖)。《许三观卖血记》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(2005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