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00毫米等降水线,尽然如此之重要!
400毫米等降水线,对祖国意义非凡。
它不仅是农耕文明和放牧文明的分割线,也是大国战略纵深的保护线。
农作物生长的最低降水标准是400毫米,所以等降水线的西北方向以畜牧业为主,而东南方向则以种植业为主。
那么大家都知道,一亩农田养活的人肯定是大于一亩草场养活的人,这就是生产力关系造就的。
放在清朝以前,游牧民族进中原,为的就是农业生产力。因为那都是钱,能养活更多人。
在中国古代历史上,是没有汉族这个概念的。只有农耕民族,谁占据了农耕这个地,谁就是汉族。
而农耕文明为了低成本抵御游牧文明,就有了长城。长城有两个作用,一个是抵挡战马,第二个是输送兵力。
所以别看嘉峪关古长城又低又破,但是骑兵通不过,你带攻城器械过去了,还不是被瓮中捉鳖。所以你看长城整个走势,几乎和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吻合。
按理来说,在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这里,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是不可能和谐相处的。因为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。
游牧民族进来,必然被同化,五胡乱华最后都成汉。你只要想要那么大的财富和土地,就必然按照农耕的方式治理。
农耕文明去游牧的土地,也只能被吊打,过得去、守不住。人家天生就是骑兵战马,你过去还得长时间培养,远距离做后勤保证,所以最后都只能按照游牧的方式治理。
直到清朝出现,那个统治了农耕和游牧两个土地200多年的朝代。靠的也不是军事实力、也不是金银珠宝,而是和亲。皇太极娶了6个蒙古后妃,孝庄皇后不就来自于科尔沁大草原。
1905年,孙中山先生提出“驱逐鞑虏,恢复中华”,实际上被大部分中国汉族精英抵制的。因为驱的是除汉族以外的人,恢复的是不包含蒙古、新疆、西藏这些区域。
所以后来才有了,梁启超先生在“五族共和”理念基础上提出的56个名族是一家的定义。淡化了汉族这个主体民族,承认清朝,就有了继承清朝统治的广阔疆域的法理基础。
直至今日,在工业化面前,什么农耕游牧都是土鸡瓦狗,一个导弹通通完蛋。但是为什么这根线依然那么重要?
那就是因为这里是战略纵深的基本线、生命线、守护线。别管印度闹得有多欢,中国用最少的兵,居高临下,进可攻、退可守,就是不怕你。
只要你攻不破这些天然的防护线,永远也进不到中国最精华核心的区域。
本文添加「」标签。
专业,不明觉历。
@wu先生
哈哈,其实有好多我们以为的常识都不对。